重阳寄情|让祝福跨越山海,抵达TA的心间

发布时间:2025-10-29文章来源:

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秋游赏菊、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。传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,于重阳之日设宴高会,感恩敬老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,我院特开展了“重阳寄情”祝福征集活动。学生自主投稿,共收到书信、诗歌、视频、短文四种形式的作品,现评选出我院9个优秀作品,以下为作品展示。


作品一:会展252 彭子涵

秋意正浓,又逢重阳。登高远眺处,总想起您曾教我识得的那株茱萸;菊香盈袖时,常忆起您灯下为我细补衣裳的温暖。岁月在您鬓边染了霜,却把最深沉的爱刻成了我生命的年轮。这份情,如陈年佳酿,愈久愈香。愿秋风捎去我的牵挂,祝您安康长伴,笑口常开。


作品二:会展252 张熙蓓

《重阳节的电话》

外婆在电话那头

用皱纹包裹的声音

问我吃了重阳糕没有

说院里的菊花

今年又冒出来三丛新的


突然想起小时候

她总把糕上的红枣

一颗颗抠下来

塞进我的书包

那些甜

在课本里压成了标本


现在该我学着

把叮嘱掰成小块

像她当年揉面团那样

轻轻地

像某个秋日下午

她握着我的那双手


作品三:会展252 赵鑫蕊

站在岁月的门槛回望,每一寸成长都有您扶持的痕迹。

童年时,您的手掌是最大的伞,为我遮过风、挡过雨。记得您总把好吃的留到我放学,说“姥姥牙不好”,却把我爱吃的全记在心里。您的背曾是我的瞭望台,让我看见更高更远的风景。

如今您的步伐慢了,头发白了,却依然在我身后默默守候。电话里那句“一切都好”,藏着多少不忍打扰的温柔。这些年来,您把最好的时光都熬成了爱,一点一滴,滋养我长大。

感恩二字太轻,承不住这山高水长的情分。唯愿时光慢些走,让我也能成为您的依靠,陪您看遍夕阳无限好。


作品四:会展252 刘珊珊

重阳致祖母:

檐角的桂香又漫过重阳,我在书案前翻到您去年寄来的手信,字迹里还裹着晒菊的暖。

记得儿时您总在此时搬藤椅到院中,教我把茱萸枝系在衣襟,说“这香气能护着在外的人”。您煮的菊花粥里,总卧着一颗蜜枣,说“甜在嘴里,暖在心里”,那滋味,至今还留在我记忆的舌尖。

今年虽不能陪您登高,却想托秋风捎去心意:愿您鬓边的霜花,都被暖阳焐成温柔;愿您每日的时光,都像院中菊花,从容又馨香。

重阳安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孙女敬上


作品五:会展252 韩盼盼

秋风送爽,带香满园,重阳又如期而至。作为大一新生,第一次在异乡的月光下翻看手机相册,父母送行时微红的眼眶和反复的叮咛再次涌上心头。从前总嫌他们唠叨,如今方知那声声嘱咐是托起我飞翔的风。

重阳登高,我站在宿舍遥望家乡恍然明白——我的“远方”是父母用半生辛劳成就的阶梯。他们教我正直如竹,坚韧如秋菊,却将岁月的风霜悄悄藏进鬓角。

感恩无须隆重的仪式,只需在视频通话时多一份耐心,归家时给他们一个紧紧的拥抱。愿我奋笔疾书的夜,能换来他们安眠的夜晚,愿时光慢行,容我以成长报答他们。重阳佳节,惟愿父母身康心安,岁岁安康


作品六:会展252 戎轲

还记得你为我遮风挡雨的高大身躯,如今鬓角已经花白,手掌还是那么的温暖,却早已没有当初的闯劲。还记得初中时我给你打电话说请假,只因我不想在学校里待着。你二话不说直接来接我,冷飕飕的天你的手冻得冰凉,三轮车上你的身影多么宽大,为我挡住了冷风,谢谢你,爸爸,这么多年很少跟你说谢谢,但是你一直在我心里。


作品七:营销251 邵宇衡

临近十月下旬,寒冷的空气从西北深处而来,衣服也渐渐加厚,早早地起床看见日历,重阳节快到了,作为身处他乡的求学子弟自然地流露出思念与牵挂。

求学已经十二载,忘不掉那一句“游子身上衣”。回顾家乡儿时记忆犹新,长辈们在乡街中齐坐一起谈笑下棋,不时传来浑厚年长的笑声,我们这一代人,或多或少都受到过长辈们的关心,那是让人心灵震颤的记忆。

无论多久我相信,爱与感恩会传递不绝,每当我们放下手头事情,想到这份回忆,我们便充满力量。


作品八:工程造价253 李佳琪

亲爱的奶奶:

见字如晤。

昨夜在校门口,忽然闻到一阵酸香。那味道像把钥匙,瞬间打开所有关于您的记忆——您在老厨房里守着铁锅,用安阳城的老技法,把粉浆熬成饭,让房间氤氲香。

儿时不解这滋味,总觉得它带着岁月的涩,如今却在异乡的深夜,疯狂思念那份质朴的温暖。原来您是把整个古都的厚重,都熬进了这碗乡愁里。

重阳将至,愿您身体康健。您用最质朴的安阳味道,让我明白什么是血脉里流淌的根。

孙女敬上


作品九:工商管理251 李钰婷

《藏在时光里的暖》

总记得高三那年冬夜,我对着满篇红叉的数学试卷掉眼泪,爸爸没说一句重话,只默默把台灯调亮了些,然后坐在旁边剥橘子。橘瓣的甜香混着他身上的烟草味,慢慢漫过我焦躁的心。

妈妈总在我离家时,把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。去年我随口提了句“食堂的粥不够糯”,这次返校,她竟装了两罐自己熬的花生酱,说“拌粥香”。罐口的塑封上,还贴着她手写的“每天一勺”。

那些没说出口的关心,藏在灯光里、行李箱中,藏在岁岁年年的细碎里。原来成长路上的风,早被他们悄悄挡在了身后。
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郑文艺